澳大利亞計劃將從2015年7月起,每年兩次調整當量碳價格,該價格將反映之前6個月中,澳大利亞碳信用額度的平均拍賣價格。周美琴稱,澳大利亞與歐盟碳排放交易方案將于2018年7月接軌。
2013年4月9日,2013年臭氧與氣候圓桌會議在上海召開,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周美琴(Ms.MeganJones)發表了主題為《澳大利亞針對HFCs的碳當量稅》的演講。演講分為清潔能源未來計劃、合成溫室氣體(SGGs)碳價格的應用、SGGs碳價格安排、詳細價格情況以及臭氧層消耗物質和合成溫室氣體浪費杜絕計劃五部分。《電器》記者獲悉,澳大利亞針對HCFCs征收碳當量稅與中國制冷行業對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密切相關。
清潔能源未來計劃
q*制冷行業在2010年完成了CFCs的環保轉化后,正處于HCFC替換的進程中,其中氫氟烴化合物(HFCs)是當前HCFC的主要替代物,也是高CWP值的化學品。據了解,澳大利亞已于2011年7月10日發布了《確保清潔能源未來——澳大利亞政府氣候變化計劃》,該計劃概述了澳大利亞現有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目標是降低污染、驅動低污染行業的投資,通過引入碳價格、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創新與投資、提高能源效率和為土地部門的減排創造機遇4大核心行動,向清潔能源過渡。
據周美琴介紹,該計劃中引入碳排放價格機制的關鍵點有兩個,第一個是從2012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通過發布碳當量稅的標準和方式,實現固定的年度價格,并確定碳當量稅的征收對象為《京都議定書》中應控制的溫室氣體,包括HFCs、PFCs和SF6等。第二個關鍵點是從2015年7月起,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排放交易方案。
該計劃還表明,澳大利亞有意愿參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據悉,澳大利亞承諾在2020年以前,在2000年的水平上,削減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澳大利亞環保局有關負責人稱,如果能夠實現與q*行動程度相關的目標情況,澳大利亞將考慮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削減量——在2000年的水平上削減15%~25%。
合成溫室氣體(SGGs)碳價格的應用
按照上述計劃,自2012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對合成溫室氣體應用當量碳價格,特別是針對HFCs,并且當量碳價格通過了《臭氧層保護和合成溫室氣體法》的應用。當量碳價格的應用,促進了合成溫室氣體的增長循環,改進現有設備降低泄漏的服務,轉變使用低GWP氣體設計的設備,為開發出安全、低GWP值的制冷劑和設備進行氣體和設備制造創新。
在確定合成溫室氣體碳價格方面,澳大利亞有關部門規定,當量碳價格應基于氣體的GWP和進口時碳價格。進口商應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將該成本全部或部分轉嫁給使用者。
《電器》記者獲悉,澳大利亞現有當量碳價格具有豁免條款,以下兩條已批準:用于劑量吸入器的氣體(哮喘噴霧器),因其藥物用途可豁免;進口泡沫材料中的氣體,因測量氣體種類和含量無法實現可豁免。
該實施計劃應用于所有散裝的氫氟烴、氟化烴及六氟化硫的進口和生產以及包裝的氫氟烴、氟化烴和六氟化硫的進口。其中,不可執行原因、藥用、獸醫用、健康和安全原因的情況可享有豁免條款,z*終出口氣體享有退款條款。
SGGs碳價格每年上漲5%
作為引入碳排放價格機制的關鍵點,澳大利亞規定當量碳價格始于3年定價時期,并確定從2012年7月1日起,實施固定的年度價格:2012~2013年,每二氧化碳當量(CO2e)公噸為23.00澳元(1澳元約合6.0056元);2013~2014年,每CO2e公噸為24.15澳元;2014~2015年,每CO2e公噸為25.40澳元。即在固定年度價格期間,碳當量價格每年上漲5%。
澳大利亞計劃將從2015年7月起,每年兩次調整當量碳價格,該價格將反映之前6個月中,澳大利亞碳信用額度的平均拍賣價格。周美琴稱,澳大利亞與歐盟碳排放交易方案將于2018年7月接軌。
詳細價格情況
氣體的碳價格基于GWP值和進口年二氧化碳當量(CO2e)碳價格。2012~2013年,CO2e碳價格每公噸23澳元,按照氣體GWP值,各種氣體每kg的碳價格如下:R134aGWP值為1300,每kg碳價格為29.90澳元(1300×23/1000);根據計算,R410A碳價格為39.68澳元,R404A為74.98澳元、R407C為40.71澳元、R227ea為66.70澳元。折合到冰箱、空調目前使用的制冷劑,R134a充注量為130多克的冰箱每臺碳稅約4澳元,每套車載空調系統(使用R134a制冷劑)約18澳元;R410A充注量2kg的空調,每臺碳稅約80澳元,并且2013~2014年6月30日將漲到84澳元,2014年7月1日~2015年,將漲到88.2澳元。
臭氧層消耗物質和合成溫室氣體浪費杜絕計劃
據了解,2012年共有1600家公司將散裝氣體和設備進口到澳大利亞。其中,前100家進口商擁有超過98.9%的氣體進口量(以GWP值計),前35家進口商進口了97.2%的氣體,前10家進口商進口了89.9%的氣體。典型責任單位包括杜邦、A-Gas、阿科瑪、三菱、大金、松下、豐田及福特等。
周美琴稱,征收碳當量稅將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加速低GWP值替代品的轉變,如家用冰箱中的碳氫類化合物、超級市場冰箱中的CO2、氨系統的增加使用以及新型低GWP值氫氟烴R1234ze等在澳大利亞的批準使用。另一方面,可提供更優良設備和更多信息的工業需求,如選項和特殊申請、安全考量、新型制冷劑的培訓、發展適應的操作標準與法規以及對是否需要控制新型制冷劑的考量。
專家點評:中國的冰箱制冷劑替代主要用自然工質R600a,它的GWP為0,在大利亞征收碳當量稅的情況下具備一定優勢。制冷劑的環保價值已經從保護臭氧層跨越到更為關注的溫室氣體問題上。q*聚焦的氣候問題不會“放過”化學品,澳大利亞針對制冷劑征收碳當量稅或許只是開始。

及時了解z*新資訊信息,把握行業動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