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美的集團3月25日發布2015年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4億元,同比減少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21%。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2元(含稅),并每10股轉增5股,分紅總額高達51億元。
美的集團(000333)4月29日發布2016年一季報,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17%,每股收益0.92元。
無論是2015財報的表現,還是2016年一季報的表現,美的2016年的開局形勢可謂一片大好。面對這樣的成績,未及50歲便有不少白發的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感嘆來之不易。而與早些年面對媒體的“低調寡言”不同的是,自去年開始,這名從《美的》報做起,當年也曾常與媒體打交道的老總,開始主動接受各類媒體的采訪。
低調寡言的方洪波,這次足足說了兩小時
韜光養晦 今年經營周期壓到零 做生意不花自己錢
當各方都在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轉型的作用時,人們發現美的在5年前啟動的內部戰略變革與其有頗多相通之處,對此你怎么看?
方洪波:作為傳統家電制造業的一員,美的一開始的模式是大規模、低成本。2010年,美的舉行產值過千億的盛典,盛況空前,嘉賓幾千人。我當時置身其中,感覺企業發展好像已經到達巔峰。到了2011年中,我們意識到靠大量投資、大量資源的投入是發展不下去的。z*高峰的時候,美的集團員工達到了近20萬人。當時資產負債率z*高,接近80%。從2011年底開始,確定轉型升級思路以后,核心思路就是要轉變。過去30年增長的方式需要轉變,美的增長的核心在于我們抓住了三個主軸:產品領先、效率驅動、q*經營。
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對國內家電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為重要,這五年來美的做了哪些探索?
方洪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理念是在去年提出的,而美的去庫存、去產能的實踐在5年前就開始了。美的企業盈利很好,轉型效果好,是因為我們將以前投入的基本要素變為零,全投到科研等看不見的地方。
而我們轉型的核心之一是產品領先。同樣一個東西,美的讓它附加值更高,價值更高,加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前沿技術、智能化、人工智能化技術研究。
美的空調生產線上大量使用智能機器人。
我們現在對科研的投入達到53億元,占銷售額3.8%,在制造業算比較高。以前只有一級的研發體系,現在形成了四個層級的研發體系。以前只需要考慮今年、明年的研發,如今不僅要考慮今明年的研發,還有2—3年的關鍵技術突破,以及4—5年的規劃,z*高一個層級是中央研究院,要考慮今后5—8年空調、冰箱等的技術。
另一方面是效率驅動。美的2011年、2012年講z*多的就是“效率驅動”,提升全要素生產力。美的的經營周期,在2012年是30天,即原材料買回來,加工以后,賣給消費者,收回現金,平均周期是30天。去年大概6天,今年目標是零。理論上說,經營周期到了零以后,我們可以做到不用錢做生意,企業經營不用自己掏錢,全靠價值鏈上運營資金的運作。
還有一個效率的體現,是形成盈利能力的變化。我們是真正在“去杠桿”,美的z*高時期是近80%的資產負債率,去年大約是57%,自有資金2011年是負20億元,去年年底大概是649億元。2013—2015年,三年期納稅跟利潤加起來近700億元,三年賺了這么多錢。去年納稅108億元,三年總共納稅接近300億元。近三年給股東分紅127億元,大大超過美的從資本市場上籌得的資金總額。
q*出擊 讓強國資源為我所用 到q*去做q*企業
在成功收購了日本東芝、德國庫卡、安徽埃夫特股權之后,美的國際化之路還將怎么走?
方洪波:未來家電產業肯定是由中國企業來主導,我們必須q*化經營。q*化經營不是代工,而是要體現在全世界主要市場化的國家或地區,有屬于你的品牌、資產存在,有團隊、有經營、有基礎設施,不是你在中國生產,再賣到國外去。我們對國際化的理解跟其他家電企業不一樣,我們要在全世界范圍配置資產、建基礎設施,然后去經營當地的資源,這樣才能把這個世界級的企業發展起來。
美的已經有了一個路線圖,但目前主要布局新興國家。在中國家電行業,我們在海外營收的比例z*大,去年美的出口占了總量的40%,達80億美元。除了日本東芝外,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歐洲、美國,這兩個市場也要通過并購實現。
現在有這樣一個說法,東芝等日本家電巨頭之所以出售股權,是因為日本企業逐漸要將傳統、低附加值的產業拋棄,通過切入機器人等一些新興領域的核心技術,謀劃“彎道超車”。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代表,你覺得傳統產業在未來還有多少空間?
方洪波:我認為家電產業空間很大,s*先這東西是生活必需品,而且產業梯次轉移是大勢,日本退出并不表明這個產業沒有空間,缺乏生命力?,F在市場上有很多的空白,比如說非洲國家,連冰箱都用得少,所以說市場空間是巨大的。
我們的路很簡單,就兩條:第一,現有的產業,現在的白色家電和空調這兩個領域,我有資源有能力,我要做強。無論今后人工智能怎么發展,機器人怎么發展,白色家電的基礎投入和研究都要做強,社會越浮躁,我們就要越堅定。
第二,在做好家電的同時,還要進入新產業。這個新的產業是要符合我剛才的想法,跟家庭、樓宇相關,還要與硬件相關。我們還是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這硬件不能是勞動密集型,是要做資本、技術混合密集型,我們現在正在摸索中。
獵才引智 不需在國內挖人 到全世界招高端人才
過去五年美的減少了近10萬人,展望今后五年,這樣的過程是否還會持續?目的要達到怎樣的水平?
方洪波:去年整個公司的薪酬支出105億元,這薪酬絕對比別的公司高,今年壓縮到10萬人之內,兩年后我們變成8萬人,人員越來越少,但工資水平越來越高。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規定工人的工資每年必須增長15%。
美的現有1.5萬白領,還有8.5萬人是生產工人,即藍領。在這1.5萬白領中,將近一半——大約47%是做技術的,在2011年這數字是27%。在研發人員中,碩、博學歷比例占65%。
順德美的集團的智能生產車間,多臺機器人運用到空調遙控的生產流水線當中,原本需要7個人的生產線現今只需要3人。
今后,除了研發人員保持只增不減外,其他都要降,包括管理提倡“一個蘿卜三個坑”。比如說我出差,國內、海外都是一個人,我出差從來沒有秘書,都是一個人跑,我一帶頭,別人也會照做?,F在整個集團秘書估計不超過20人,如今跟產品、用戶沒有直接、間接管理或輔助功能的人員大幅下降。
技術創新積累離不開人才支撐,美的在招才引智方面有何經驗心得?
方洪波:在中國家電行業,美的深耕家電產品很長時間,技術積累并不遜色任何一家企業,因此不需要在國內行業內挖人。對我們而言,要在q*招募人才,更重要的還是要通過并購發展。
除了總部外,我們在深圳、上海、武漢,以及美國的路易維爾、日本大阪、意大利米蘭都建立了研發中心,還要在北京、新加坡、德國布點。高層次人才不愿意來北滘沒關系,他們可以在當地入職。早在四五年前美的就開始在q*招攬人才,高端人才第一年薪酬就能拿600多萬元。
z*近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熱議“工匠精神”,美的是如何理解和踐行這一理念?
方洪波:2011年時,只要是工人,美的都可以招進來,但現在市場對勞動力有更高技術含量要求。像歐洲、美國、日本、德國提倡工匠精神,本質上也是要求提供更優質的勞動力才能做出更好、更創新的產品。
我們也建議政府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能一天到晚補貼,而要投錢在職業教育上。職業教育就是培養高技術產業工人,這些產業工人賺的錢多,做出來的東西是精品才更有附加價值。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