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的速凍水餃一打開,餃子皮都粘在一起;從超市冰柜中取出的酸奶,外面掛了層水珠,摸上去幾近常溫……這樣的食品有沒有安全隱患呢?近日,有消費者給媒體發來郵件提出質疑。進入盛夏,食品冷鏈系統受市民關注。連日來,調查發現,冷凍食品在運輸環節和終端銷售保存環節上“斷鏈”問題較多,存在安全隱患。
小貼士
鑒別解凍過的食品有妙招
思念公司質量總監謝志新表示,消費者細心觀察即可鑒別解凍過的食品。產品包裝內可看到很多大的冰晶、產品表面有很多裂口或麻紋、產品粘連成團狀、產品變色發黑、產品煮不熟或一煮就都破肚爛掉等情況,都是產品解凍過的表現。
他建議,消費者若遇產品解凍變質的情況,可憑商場的購物小票到購買的商場要求更換或退貨,或者撥打產品包裝上的廠家服務熱線說明情況,要求更換或退貨,正規的生產廠家均會有業務人員負責為消費者妥善處理。
消費者反映
買速凍水餃發現餃皮粘連
消費者李女士給本報記者發來郵件,稱其在小區超市購買了某知名品牌速凍水餃,回家拆開包裝后,發現餃子皮都粘在了一起,她即刻返回超市詢問,被告之此前超市曾遇到短暫停電,該情況屬于解凍后再結凍的現象。雖然超市給她換了一包,但是她心存疑問,如果不明就里就吃下去,是否有安全隱患?另一位消費者林小姐也遇到類似情況,她在超市里購買酸奶,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往冰柜中擺放酸奶,并被告知是剛運來的,林小姐認為新鮮,便取了一排,發現酸奶瓶子外面布滿水珠,而瓶身已經不冰凍,接近常溫,林小姐判斷這是運到之后沒有及時放入冰柜的結果,這樣的產品有安全隱患嗎?
一位乳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這類情況會導致酸奶中的乳酸菌死亡。而光明酸奶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如果酸奶在室溫下時間不長,影響并不大,但可能會影響到產品觀感,例如老酸奶的表面會出現一層透明的水。
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所消費的易腐食品將近10億噸,其中需要通過冷鏈物流服務的超過50%,但目前真正使用冷鏈服務的食品不到1億噸。
調查
多數超市冷柜溫度過高
近日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廣州的超市內,有用于儲存0~4℃要求的速凍食品的冷藏柜和用于儲存-18℃或以下要求的食品的冷凍柜。
記者走訪天河區的超市發現,在東圃的一家中型超市內,冷柜中存放的速凍餃子、湯圓、包子等食品包裝上大部分注明的儲存條件是“-18℃以下冷凍保存”,但記者發現無蓋冷柜溫度計指針均不到-18℃,且不恒溫,記者在超市期間,溫度計在-6℃~10℃之間擺動。記者發現,放在當時溫度指針顯示是0度冷柜中的欣得食品出產的生肉包和蔥油花卷包裝上標注了兩種存儲方式,一種是“-18℃以下冷凍保存保質期是一年”,另一種是“0-4℃以下冷凍保存保質期是一個月”,而這兩款產品的生產日期分別是6月18日和6月29日,是否在保質期內難以定奪。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