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調系統作為辦公樓、住宅的耗能大戶,對整個建筑物的能耗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暖通空調的發展如今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暖通空調領域不斷涌現出新技術,地能、太陽能、空氣能等新技術的誕生,正在逐漸替代傳統的火爐、火炕、火墻和暖氣等傳統取暖方式。
一、太陽能。目前,建筑中利用太陽能的主要形式是太陽能的熱利用,包括被動式和主動式兩種。被動式太陽能建筑是太陽能建筑發展的主流,因為其結構相對簡單、造價低、不需要任何輔助能源,通過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構件的恰當處理,以自然熱交換方式來利用太陽能。主動式太陽能建筑需要用電作為輔助能源,結構較為復雜且造價較高。另外,太陽能集熱板、太陽能光電板發電等先進技術已經在建筑節能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二、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地源熱泵利用的是淺層和深層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污水等作為冬季熱源和夏季冷源,其通過輸入少量的高位能源(如電能)將低溫位能向高溫位能轉移,實現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調系統。地源熱泵利用地能一年四季溫度穩定的特點,冬季把地熱能作為熱泵供暖的熱源,即把高于環境溫度的熱能取出來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地熱能作為空調的冷源,即把室內的熱能取出來釋放到低于環境溫度的地源中。在地源熱泵系統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有效地實現了系統節能。
三、毛細管網輻射采暖。輻射采暖制冷系統是科學運用人體血液循環系統調節整個身體體溫的原理,采用將高密度毛細網柵平鋪于屋面、墻體,或將高品質復合水管淺埋于屋面、樓板內的方式,通過流通低溫熱水循環,保證室內自然溫度接近和保持在人體舒適溫度20℃-26℃的范圍內。
毛細管網輻射采暖與制冷在歐洲已使用20余年,技術成熟,效果極佳。使用毛細管網地板采暖系統替代現行的暖氣片,在現有熱源不增加熱力負荷的情況下,可由現在的供熱能力由52.8%提高到71.6%以上,年節約標準煤40余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余萬噸。如果將毛細管網換熱器、地源熱泵(或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儲能裝置與合理的控制系統相結合,節能可達90%左右。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